52小说网 > 盛世文豪 > 第50章

第50章

52小说网 www.52xs.net,最快更新盛世文豪 !

    余柏林最先并没有察觉封蔚的心情。

    在京城的时候,封蔚事多,他又忙着读书,虽住在同一地方,几日不见也正常。

    但余柏林忘记,那时候封蔚有事做,现在他很闲。那时候封蔚京城里有能说上话的,现在没人陪他玩。

    当余柏林终于发现封蔚的郁闷之后,不由黑线。

    就不能直说吗?若是直说,余柏林肯定会找个借口婉拒陈家的好意。封蔚不说,余柏林怎么知道他那么多心理活动。被陈老爷子这种大儒看重,余柏林自然不会拂别人好意。但若余柏林要拒绝,也有婉拒的法子。

    封蔚被余柏林猜中了心思,尴尬道:“这不是怕耽误你读书。我又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封蔚也知道现在他的心情有点无理取闹,所以只写信去闹腾他哥,不会去闹腾余柏林。

    余柏林在陈家读书也好,在书院读书也好,都是正事。

    余柏林无奈。是他考虑不周。

    余柏林特意向陈沛请辞,说他来江南,除了拜访陈家之外,更有陪伴德王,为德王出谋划策之意。之前较闲,如今有事在身,他不能再在书院停留下去,要干本职工作了。

    陈沛误以为余柏林已是德王幕僚,甚至直接是皇帝陛下命令,忙表示理解,并表示余柏林该早一点说,别让德王觉得他失礼。

    封蔚道:“你这么说,他们以为你已经投靠我,对你不好。”

    余柏林笑道:“这是事实,我本就已经‘投靠’你和陛下。”

    既然封蔚都给他编了一个“认识于微末”的人设,那么就算有人黑他抱大腿又如何?不服憋着。

    余柏林之前藏着掖着,一是烦心别人流言蜚语,二是担忧别人不好针对封蔚和陛下就拿他这小虾米出气。

    现在看来,陛下对朝中控制力度超出他的想象,陛下和封蔚想要护着他别人哪怕想殃及他都难——如之前婉丽公主一事。那么他又有何担心的?

    至于流言蜚语,他两本经义一出,就算再酸他年龄的人,都承认他学识担得起大儒之称,而不是以前的神童。他有才华,又于患难中结识,别人最多酸他运气好,而不是嘲笑他是趋炎附势之人。

    那么几句酸言酸语也就与名声无碍了。

    封蔚听余柏林解释之后,也放下心中担忧,笑道:“也对。我两回到京城之后,也将交情公开吧。我看会试,还会不会有人像乡试之时那样欺辱你。”

    封蔚还对余柏林乡试被安排到最差的考号而耿耿于怀。

    余柏林道:“那必是不可能的。不过就算再来一次,乡试我能考中解元,会试也必不会影响我发挥。”

    封蔚点头。他对余柏林是非常信任的。

    不过到会试的时候,封蔚还是愁得团团转,恨不得进考场守着余柏林考试,这就是后话了。

    大致据高考半年前家长们也会觉得自己会很淡定,很相信自己的孩子。而到了高考那天,就寝食难安,是一个道理。

    余柏林跟陈沛说明之后,也并没有立即离开苏州。

    他仍旧偶尔去元源书院与书院中老师交流学问,只是不再住在元源书院了而已。

    去元源书院的时候,余柏林也会将封蔚带上,对外仍称呼是老师张岳家子侄,随他一同来江南,并且保护照顾他。

    余柏林出远门,自不可能一个人出行,有人陪同很正常。而且封蔚虽不喜与文人打交道,但也并非粗人。他虽出生时家中便已经陷入困境,可封庭是由名师大儒教导,其才华教导封蔚绰绰有余。再加上封蔚和余柏林解释之后,受余柏林熏陶,对儒学见解不低。且封蔚身居朝堂高位,眼界也不一般。与困于书院的这些儒生聊天,不仅不会被人看轻,反而让他们惊讶赞叹。

    封蔚为此得意了许久。

    余柏林看着好笑。

    封蔚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交流时只捡自己擅长的说,别人又因封蔚冷脸,不会主动找他说话,当然封蔚表现出来的水准就更高了。

    在与书院中人交流同时,余柏林也托书院老师,得到了各个私家园林主人的邀请帖子。

    他记得封蔚来苏州时,心心念念要去逛园林,看看苏州的园林和京城的园林有何不同。

    封蔚还以为余柏林忘记这回事了,见余柏林记在心上,非常高兴。

    得到邀请的帖子之后,余柏林只要递上帖子,主人若有空,就会带余柏林去逛园子,并不用特意等主人家设宴的时候。

    恰好苏州有一处园林是书院任教的一位老师堂亲家业,余柏林便在那人的陪同下,先去那座园林。

    那园林和其他园林相比,更别出心裁一些。园林名叫“竹园”。园如其名,园中草木基本为翠竹,建筑也多为竹制。

    竹园主人姓邓,字君守。邓君守刚到天命之年,身体硬朗,听到子侄带饱学之人来逛园子的时候,不仅欣然同意,还亲自陪同。

    余柏林与邓君守见礼之后,介绍封蔚有官职在身。邓君守明了,见封蔚不和余柏林一样拱手为礼,仅颔首而已,并不感到心里不舒服。

    邓君守也曾做官,后赋闲还家,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封蔚既然有官职在身,听闻又是京城世家,对一平民的确不需行礼。

    邓君守若是多德高望重之人,封蔚倒有可能多几分礼节。

    竹园中只有翠竹,景色却并不单调。苏州工匠匠心独运,将池塘假山、亭台楼阁与翠竹穿插在一起,步移景异,不愧有“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之赞,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封蔚眼中兴致甚浓。

    京城园林多大气恢弘,和苏州小巧别致,如写意山水般各有所长。

    只是他觉得,余柏林周身气质,似乎与这苏州园林更般配一些。余柏林早晚会另建一府,他早已圈定隔壁,正想着早一点给余柏林修建好,待余柏林金榜题名之时,再将其送给他。

    封蔚一直对其建造风格犹豫不定,现在见到这园林,心中终于有了大概轮廓。

    工部工匠也有苏州人,想来他们对这江南园林风格很熟悉。

    园子并不大。邓君守见余柏林和封蔚眼中赞赏惊叹之意,心中十分得意。他又听余柏林谈吐,对余柏林很欣赏,便留两人,吃一顿有竹园特色的饭菜。

    他们在园林中心一竹亭入座,桌椅都为竹子编造,周围一圈水一圈翠竹,层层叠叠,忘之不尽,入耳泉水叮咚,竹叶沙沙,甚是惬意。

    说是竹园特色的饭菜,自然和竹子有关。

    壶中清茶泡着的是嫩竹叶,配着各色肉类的配菜是竹笋,烧的柴火是竹枝,还有一道特色烤肉是竹鼠,连米饭都是用竹筒蒸出来的。

    做饭的厨娘手艺也不错,将竹子清香都引了出来,吃的人满口竹香,十分惬意。

    离开之时,余柏林根据传统,要留下字画或诗作。因他不便在生人面前显露身份,便留下一副墨竹图,落款和题字却空着。

    余柏林解释道,明年他要应试,若考中,便回来来信要回这幅画,补上题字后寄回来。若考不中,便不回来了,邓老把那画丢了便是。

    文人多有个性,邓君守听闻余柏林所言,觉得这倒是一件雅事,便应下了。

    他以为余柏林所说应试是进学,心想余柏林连秀才都不是,自己留下其画作也是占位置。若余柏林得中秀才,再补上落款,他挂上这幅画,也有面子一些。

    邓君守也是文人,以举人之身做官。虽没考中进士,眼力也不错。一番交谈之后,已经认可了余柏林才华,认为余柏林明年进学把握还是很大的。

    他却不知道,余柏林所说应试,是应春试。若他知道,肯定立刻让余柏林留下落款,不用待应试之后了吧。

    应该说,余柏林只要说出自己真名,邓君守定会抱着余柏林胳膊不放。一副墨竹图算什么,奉上千金,来首题诗啊!不然再来一副字画也成啊!

    实在不成,在《浅谈》和《集注》上签名留字也可以啊!

    然而邓君守并不知道。

    所以当他收到余柏林寄回来的墨竹图,看到落款,捶胸顿足,长吁短叹,可想而知。

    不只是邓君守,余柏林拜访的其余园林的主人也是一样。

    大概余柏林还未及弱冠,又说明年应试,明年又无乡试。以己度人,旁人都以为余柏林是应秀才试。邓君守让余柏林留下墨竹图,一是自己的确欣赏余柏林谈吐,二是有子侄一同前来,给子侄一个面子。

    即使被允许逛园子,主人家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求留下字画的。

    余柏林“连秀才都不是”,主人家大多不会特意请求。主人家不请求,余柏林也不会主动提起。

    最终,除了邓君守之外,只有一位园林主人向余柏林讨了一副字。还不是题诗也不是对联,仅仅是四个夸赞风景的字而已。

    余柏林照旧说应试之后再来讨要,落款后再寄回。

    当这家主人得到余柏林寄回的字之后同样悔之晚矣。

    而当这两人把余柏林之事传出去之后,其余人知道那逛园子的少年郎便是余柏林之时,其郁闷程度,让那两人心里好一阵舒爽。

    至少他们慧眼识珠,让余柏林留下了字画了啊。

    园林再多,出名的也就那几个,再加上园主身份限制,余柏林不可能各个都去拜访。最终逛完想去园林,也不过花费了几日而已。

    余柏林算算自己在苏州待的时间已经够久,留在别宫侍卫也该担心了。便与书院老师以及陈沛告辞,与封蔚回到杭州。

    .......................................

    这时,余柏林到江南,已经一月有余,离离开京城,已经两月。

    因有李湘陵所给消息,和那死去之人留下证据,刘淳进展很快,对江南官场之事,已经掌握大概。

    封蔚与刘淳商议之后,觉得此事正是回京之时。

    他装作已经收集好证据,启程回京,让江南官员们松懈下来。刘淳则留下,继续完善手中证据。

    商议好之后,封蔚又与皇帝陛下通信,待皇帝陛下同意之后,封蔚便大张旗鼓的表示该回京了。

    江南官员:你特么的逗我?

    自封蔚来到江南之后,就未曾与任何官员见面,连一次公开的吃喝应酬都未参加。

    封蔚下船之后便托身体不适,到了别宫就闭门谢客。一闭门,就直接闭到现在离开。

    他连两江总督,江南巡按都未曾接见,更别说其余官员,衙门更是一个都没去过。

    难道德王全是一个一个私访来着?

    他到底见了什么人?

    江南这些大官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本来认为,德王就算私访,好歹也会访到他们头上,因此稳坐钓鱼台,德王不急,他们也不急。

    现在德王说他要回京了。这些人就蒙蔽了。

    连已经被刘淳拜访过的人都蒙蔽了。

    他们根本就不信刘淳才是主事之人,还以为刘淳只是德王手下辅助之人呢!

    刘淳:都说明白了你们不信怪我啰?

    德王可不管那一群江南高官堵在门口,反正他要回京了,有本事派人把他扣留下来啊?

    那一群高官能吗?当然不能。

    德王说他要走了,大摇大摆的走了,他们连坐挽留都不可能。

    挽留要怎么说?王爷!别走啊!留下来继续玩啊!我们还没请你吃饭听戏呢!那一群瘦马也还没塞给你呢!

    德王说,不理你们,我走了。

    于是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德王的船队慢悠悠的走了,仍旧是走走停停,速度慢的很。

    江南官员们心里又琢磨了。德王这该不会是假象吧?说走其实没走吧?只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吧?

    事实上,封蔚还真没走。

    他在江南又玩了些日子,比如扬州什么的还是要去一去的。

    终于玩够之后,封蔚和余柏林回到船队,终于朝着北方前行的速度终于快了一点。

    但他们也没有直接回到京城,而是将船队开到了金陵,又在金陵玩了一阵子,还去欣赏了十里秦淮。

    不过为了不暴露身份,两人只是看了看景色游了游船,没有去捧什么名妓的场子。

    德王的船队驶到金陵的时候,把金陵的官员吓了一跳,立刻来码头迎接。

    然而他们并没有迎接到人。船队为首之人道,德王不在船队,另有事在身,他们只是停留在这里等王爷回来,诸位大人请回吧。

    这消息一传出后,无论是江南官场,还是金陵官场,都是一阵子鸡飞狗跳。

    江南官员更加确信德王还留在江南,要抄他们的老底,根本只是障眼法;金陵官员则猜测皇帝陛下是不是不止要整治江南,还要清理金陵。金陵一些犯了事的人夹紧了尾巴,低调了不少,生怕就被德王找上门了。

    其实,封蔚只是和余柏林在金陵单独出游了而已。

    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一干擅长脑补的官员们,简直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连京城之中,也掀起了很大的风浪。

    朝中为德王之事吵做一团,皇帝陛下却只一句“德王所做之事全由朕示意”便把所有人给打了回去。

    至于再问什么事,陛下只神秘微笑,不可说。

    这下连朝中那些老狐狸们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实在是这新帝和德王都不按常理出牌,宫里又被治理的铁桶一般,皇帝陛下身边连个吹枕边风探话的人都没有。

    封庭登基之前是个穷苦的小透明,当然没什么侧妃通房等他登基之后册封为妃嫔。封庭后宫除成皇后之外,就一个何贵妃,还是何太后绕过封庭,自己给封的。

    这故侄两惯爱作死,太过嚣张,被发了狠的成皇后整治的岂不成军。

    何贵妃自从被成皇后打了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若不是成皇后想让她活着,她早就撑不下去了。

    何太后则被砍掉了所有耳目,想发懿旨找人进宫陪伴,都被拦在宫中,令不得出后宫。婉丽公主也被勒令在公主府反省,不准出门,出门就被抓回去继续关着。

    外命妇又不可能在何太后不召见的前提下,自己进宫。她们倒是可以递帖子,可递进去就被人扔掉了。

    封庭表面功夫做得极好,一会儿又送了何太后什么东西,一会儿又召集了什么戏班子给何太后解闷,一会儿何太后要礼佛了他还专门让人在宫里修了佛塔。

    嗯,何太后不召见外命妇,是因为闭门礼佛了。

    至于何贵妃。你一个妃嫔而已,哪来资格擅自和宫外联系?

    封庭登基前,家中简单的人口,在登基之后,本以为会让他在后宫举步维艰,却不想是让大臣们百愁莫展。

    大臣们倒是想让封庭充实后宫,但封庭以“虽朕只守孝三月,但常人守孝三年,朕三年内不愿大选”就给驳回了。

    皇帝陛下以孝治天下,孝感动天,以身作则呢。平常人守孝三年,皇帝下三年内罢选,哪里有问题了?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要上帖子让开大选的人,绝对是私德有问题!皇帝陛下不开口,文人口诛笔伐都得骂死你!

    而且皇帝陛下还有一点让大臣们无话可说的优势,那就是皇帝陛下已有两位嫡子。就算皇帝陛下之后再也不封后妃,大臣们也拿皇帝陛下无可奈何。

    帝后和睦乃是国之大幸,若是妃嫔专宠,还能劝说一二。独宠皇后,皇后还已经育有二子,那是皇帝不近女色,是高德,是龙凤呈祥。

    在有两个嫡子的情况下,谁说让皇帝陛下为子嗣着想,都是意图不轨。

    要那么多庶子干嘛,夺嫡吗?

    只有太子一个,还要担心一下太子未来寿命。

    还有封祉这个嫡次子,二皇子,双重保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再说皇帝皇后还年轻,虽然两人身体都不怎么好,谁又说得清,将来会不会再来个三皇子?

    有嫡子在,还求着皇帝生庶子,你不是居心不良是什么?

    朝中这么早就叫着要往后宫塞人的人被封庭暗戳戳的都告诉了皇后。成皇后微笑,再微笑。

    这些人她记住了!

    她虽不盼能与皇帝一生一世一双人,但不代表她不生气!

    封庭表示,他就是想看成皇后生气的模样。

    现在大宝小宝都在宫里,成皇后放在他身上的注意力少了太多,他有点小小的不高兴。

    当然,这小心思封庭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他表示,告诉成皇后在这些,是哪日他不得已收人如后宫之后,这些人家族出来的女子,要重点照顾,能打发多远就打发多远。

    封蔚一路走一路游玩,终于赶在第一场大雪之前,入了京。

    此时,皇帝陛下派去给刘淳撑场子的侍卫和士兵也悄悄的到了江南。

    在封蔚到京后不久,刘淳就身着官服,手持圣旨,在一干护卫的簇拥下,正式现身江南衙门,让江南巡按跪听圣旨,开启了明面上的撕逼。

    这时候他们才知道,被德王骗了。

    主持江南一事之人,并不是德王,而是据说被派往边疆宣旨,嘉赏边疆将士的右副都御使,撕逼专家刘淳。

    刘淳之名,在朝堂之中早已如雷贯耳。他面善心黑,能言善辩,又背景深厚,早在文宗时期,便是文宗手上一把尖刀。

    新君登基之后,本以为刘淳不被新君所喜。谁知刘淳低调了一年,直接接手了江南这么大一件事。

    所以德王真的只是来江南玩玩玩的?只是个幌子而已?还是这只是个假象,德王其实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刘淳微笑不语。事实都摆在眼前了,还不肯相信,怪我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