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 异世卡斗 > 第369章:南蛮军

第369章:南蛮军

作者:旷野之银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52小说网 www.52xs.net,最快更新异世卡斗 !

    “我无所谓!”曹操笑道:“我们这边本来就是几方势力的联盟的,想来即便是有什么变故,自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个自然不用多说,姜军这边,那是整合了中原、北方的几个大州的势力过来的,实力之强劲,自然不用多说。

    众人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却是没有多说什么。

    “那么,这边益州联军的实力如何呢?”吕布开口询问道:“若是还可以的话,那就正好兵分三路了。若是不行,仅仅攻击两路却也没什么。”“我们这边过来只是一部分而已!”张鲁笑道:“益州大军在成都那边也是整装待发了。虽然南蛮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无疑因为之之前有诸葛先生和南蛮之间的争

    斗,也算是让他们有了改变,却是还能够交流一番!”

    南蛮: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民族。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创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业的发明者;世界女神祭祀、南蛮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

    这里说的南蛮,自然不用多说,乃是以孟获为首的南蛮少数民族部落联盟。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分3路征南中 ,南中内部混乱,越嶲夷帅高定元部下杀雍恺 ,孟获代立为首领 。诸葛亮以孟获在当地夷、汉人中威望甚高,乃采马谡“攻心为上”之策,定计将其生俘,纵归使更战。凡7纵7擒,孟获乃心服。当年秋,南中四郡(越嶲、益州、永昌、牂柯)悉平。诸葛亮大量起用当地少数

    族的上层分子,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孟获为御史中丞。并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蜀国军资。自此终诸葛亮之世,南方无大叛乱。

    无疑,正是有了这样的条件基础,使得南蛮比起其他四隅蛮族要容易沟通。

    所以,这次事情,还有诸葛亮等人牵线,南蛮似乎也直接加入其中,那么在对郁林郡出兵的时候就简单了。

    “哦!说说看,益州有多少实力?够不够你们单独作为一军的?”曹操笑道。

    “刚刚说的,南蛮云南乃是最难防,是以有虞氏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南蛮方面基本上是全力出手,实力非常强悍!”张鲁笑道。

    说起南蛮,首先要说的不是孟获或是祝融夫人等,而是兀突骨。兀突骨,南蛮乌戈国之主,是身长十二尺的巨汉。孟获遭到六擒六纵之後向兀突骨救援,兀突骨亲自带领两名兵长土安、奚泥及三万藤甲兵去攻蜀。在连胜魏延

    十五阵之後,追击至蟠蛇谷,被诸葛亮埋伏,以火攻反击之,兀突骨及其三万部下全部战死。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藤甲军,乃是赫赫有名的兵种之一,除了畏惧火攻,可谓是没有其他破绽的。

    无疑,这种历史本身就有的兵种,那是直接能够获得大幅加成的。另一方面,兀突骨更是后世现代新文学之中涉及的人物,直接就是认为他是三国时期力量最大的。当然,是光指力量,而不是武力,这个不同多说,最突出的就

    是白马银枪赵子龙,所谓巧力,正是技巧的典范。

    但是,不管怎么说,兀突骨的实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孟获不说,前面已经说了,下一个就非常重要的就是祝融夫人。南蛮大王孟获之妻,传说为火神祝融氏之后裔,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回登场。祝融夫人以丈八长标为兵器,背插五口飞刀,百发百中。三江城被诸葛亮取得后,祝融替丈夫出阵,以飞刀伤张嶷之手,又用绊马索擒下马忠,生擒了二人;然而因受不住赵云、魏延挑衅,深入敌军陷阱,旋即被马岱以绊马索擒下。最后孟获以

    张、马二将换回夫人。后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随之投降。

    大家却都清楚,南方属离火方位,更是朱雀密境所在。祝融夫人号称祝融后人,也不是空穴来风,此人获得了不少秘境、古族传承,非同小可。至于祝融氏自然不用多说了,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葬衡阳市南岳区。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衡山,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相传名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语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词。

    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而关于祝融的辨析,却也不用多说什么。若是什黄帝子孙或是炎帝子孙,试问就连炎黄都没有说是什么神,虽然后面有牵强附会说是五方天帝,但那是几大圣皇

    都出现之后的事情了,比起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要晚了不少。

    这个道理很简单,也可以说一说。

    祝融、共工也就是所谓的重黎之类的而言,是炎黄子孙。那么他们的神话开始,流传火神之类的要到什么时候了?但在这个时候,五方天帝其实还有问题,南方炎帝不说、东方伏羲还有中央黄帝自然都是早期的圣皇不说,但是另外两位呢?颛顼帝和少昊帝却也是五帝时代,

    远古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的圣皇,两者基本没什么先后,试问把他们神话要什么时候了?而且,在这些时代之前就有那些大神了吧?别的不说,就我们前面提及的那个故事,公共怒触不周山,若是颛顼帝时期,女娲怎么来?那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当然,硬要说女娲成神了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

    另一方面而言,前面句芒也出现过了,后面会有什么变化,其他远古氏族的传承是不是会以各种方式出现呢?

    不过,话说回来,火乃是暴虐、侵略的属性,说以火神祝融其实也是以战斗甚至破坏而闻名的。

    前面就提到过,火神祝融这个天界的刽子手,要我说,可以称之为刽子手之一更加贴切。

    首先就是讨伐共工,将之击败。这个说过多次,应该是当初远古天皇时期,风族也就是伏羲所在氏族的传承,伏羲禅让于女娲。不管是什么原因,肯定是有这个事情的,否则若是伏羲一直担任

    圣皇,莫非女娲没有担任过圣皇吗?这却不是吧。

    这个时候,北方的诸侯共工就不满意的,甚至不惜起兵谋反。

    而女娲刚刚上位,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就请了天下诸侯之一,天皇麾下的老臣祝融帮忙征讨共工。另一个事情刚刚也说过了,尧帝时期,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天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天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

    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无疑,有这样的战果,称之为刽子手却也说得过去,当然,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却不好说。

    其实,要说刽子手,我更加倾向于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那就是应龙。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归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所居之地,云气水分自然而然会聚起来,这就是南

    方多雨的缘故。许多年后,应龙复出,助天禹谭水脉,开江河,成为治水功臣之一。

    无疑,这些仅仅是宣扬应龙功绩的时候,但是却有另一本非常重要的典籍我们不得不去看重。

    虽然说这其中有什么矛盾、分歧,但是很明显,山海经多多次提及了同一个事情,应龙杀蚩尤、杀夸父。其中的意义,不用我说动。蚩尤与夸父,当然还可以加上刑天等,乃是远古神话之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一群人,而这个时候的应龙无疑就好比是当权者手中的屠刀

    ,称之为刽子手一点也不为过。

    东夷?羌胡?闲话不说,这南蛮的实力,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几个首领之外,其他各个山洞洞主,也就是类似于一方族长的存在,实力也不可小视。尤其是一些氏族可能追溯到

    远古蛮族的血脉,虽然不如祝融夫人等那边变化那么大,但是却也是大幅度的实力提升。

    当然,说起来的话,远古蛮族究竟是什么,和远古百族之间是否有联系,暂时却还不清楚,也无需多说什么,日后自然会有见面的时候。

    “此外,邓艾与钟会却是不愿意直接前往这边战场。”张鲁笑着说道。作为蜀国灭亡的实际执行者,这两位的压力自然不用多说。而且,后面因为姜维的阴谋而叛变魏国,可以说是两面不讨好,如今虽然没有人来清算这些事情,但

    是要他们来和刘备或是曹操见面,却也颇为不自在,这个自然不用多说。

    不过,这两位也是后期有名的军事家。虽然说也有蜀国衰败、魏国强盛的条件,但是能够覆灭蜀国,也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要知道,真正算得上灭国的战役,绝对不是什么小事情,即便是国家再怎么衰败也是一样。即使是那些小国家,比如五代十国时期的那些国家等等,也不是轻易

    能够消灭的。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

    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度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而前面也曾经提及,真正属于统帅一流的能人,无疑邓艾也能排的进去的。钟会: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灭蜀后,钟会大力结交西蜀名士,打击邓艾等人,打算自立政权,但由于手下官兵不支持钟会的行动而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

    人皆死于兵乱之中。

    尤其是邓艾,更是被认为文武双全,罕见的天下奇才。

    至于两人麾下,有些随军出征的将领、参谋,却都不能和他们比拟。当然,或是被忽略或是其他缘由,但这个结果在这里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两位不愿意来这里商量,却是已经直接赶往云南、建宁等地,准备和这边联手,一齐出兵。

    云南是孟获所在,自然不用多说,而现在的建宁却是雍恺在那。

    这位也是和刘备军不对付,是以也没有来这边。蜀建宁太守。汉什方侯雍齿之后。建兴三年,恺结连孟获造反。雍恺、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马,皆与获为向导官,攻打永昌郡。丞相亮亲往讨之,设反间计,

    定将鄂焕一戟刺恺於马下,就枭其首级,军士皆降。无疑,益州本地的望族比起江南地区要逊色一点,当然,也可能是没有暴露出来。或者说其他什么原因,毕竟这些都是专业知识,姜军却是懒得理会,至少益州

    世家没有江南世家那么麻烦就对了。

    这个却不多说,雍恺这边也没什么能力,却都是乌合之众,不值一提。

    此外,自然就是益州主力的程度刘焉军了。

    可以说,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里。

    益州世家为什么不折腾?不是诸葛亮、刘备本事强。要说本事,东吴也不会差太多,但是对付这个问题更多的还是一个时间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搞定的。东汉末年时人,官至益州牧,其子为益州牧刘璋。刘焉为汉鲁恭王之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郄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

    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后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可以说,益州那种基础条件,也是刘焉一手建立的。

    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犍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贾龙因此起兵反对刘焉,但是被刘焉击败杀死。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这支军力虽然引起了不少民患,但是也成为刘璋继任后平定赵韪内乱的

    决定性力量。献帝初平二年,刘焉更造作乘舆车重千余,欲称帝。在朝中的长子左中郎将刘范和次子治书御史刘诞却因为与西凉马腾策划进攻长安失败,被李傕杀死。河南庞羲送刘焉的孙辈入蜀免受牵连。此时绵竹发生大火,

    损失严重,刘焉不得已迁州治到成都。然后因为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又担忧灾祸,他发背疮而死。

    若不是因为后面不可预料的原因,局面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却也未可知也。刘焉绝对不是易与之辈,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雄心………不过,毕竟是属于汉末诸侯而不是后期三国争霸的人物,麾下众将却也不能够和刘备军等比拟。当然,前期诸侯强悍的也有这么几个,比如张角军和吕布军等等

    ,但是这边顶尖的就是张任,却还要比吕布这等巨头逊色一些,自然整体实力也差一点。

    “也就是说,益州基本上全线发动,支援这边战场了?难道就不怕后方不保吗?”曹操笑道。“如今中原的形势变化莫测,那几家更是打的如火如荼!”张鲁笑道:“北方马家军南下,韩遂与其毕竟交情深厚,却没什么,这会儿已经和安定的董卓大军交战

    起来了。至于其他方面,想要赶过来却还力有不及,等他们有所行动,我们联军还对付不了他们吗?”

    “马家南下?看来凉州已经解决了啊?”曹操笑道:“不过,马家军还真是野心不小,直接就和董卓军交战起来,却是让人意外!”

    “这个却不要多说了!”诸葛亮笑道:“既然益州联军的力量也足够,那我们就全线逼近,直接对付有虞氏三大重镇!”

    “等等!”贾诩开口打断了诸葛亮的话,“别的不说,这边南海郡和扬州那是接壤的。东吴有什么动作?”

    贾诩这话却是在理,东吴不可能对这个事情一点都没有觉察的,到时候要有什么变故,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这个不用担心!”诸葛亮笑道:“因为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很多之前不能够解决的事情也都可以做了。”

    “如今东吴却是在对东方青龙秘境下手,准备把东海夷族拿下,所以没有功夫来照顾我们这边了!”诸葛亮却是成竹在胸,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确有此事?”曹操疑惑道:“那马家军为什么直接就南下了?难道羌族已经被他们收服了不成?这不太可能吧!”《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

    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羌族究竟有什么,谁也不清楚,从之前的情况来说,众人虽然出入北方秘境,但是那边乃是乌桓等位置的所在,而不是羌族这边。至于西方秘境,则是西方胡狄

    ,却也不是羌族。本身,在这个时代,羌族的实力也不是很强,当然,作为氏族而言,却没有和中原国家一般完善的体质,即便是有些变化,却也难以持续,无法摆脱民族的桎梏

    。

    无疑,众人都认为马家军不可能这么快就把羌族拿下,而后南下,那么这其中是不是就有什么猫腻在呢?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又有什么变化呢?交州出现了有虞氏,谁知道其他地方会不会也有相应的变化,那到时候可阵势一发不可收拾了。

    “不外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诸葛亮笑道:“如今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不说各处还没有什么变故的消息,即便是怀疑,难道因为就各自回家镇守不成?”也的确是这个道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要是这么多顾虑,那还出来做什么?